今天我们的评审书目——《西瓜船》配资系统开发,来自中国作家苏童。
茅盾文学奖作家苏童的亲选小说集,收录他的17篇代表性小说,包括《西瓜船》《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吹手向西》以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茨菰》等。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我们也欢迎作者与读者针对书目涉及的话题进行交流或交锋,这是书评君设置评审团栏目的初衷。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西瓜船》
苏童 著
磨铁·文治图书|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5年5月
作者简介:
苏童,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红粉》《罂粟之家》等;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河岸》《黄雀记》等;另有《西瓜船》《拾婴记》《白雪猪头》《茨菰》等百余篇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河岸》获得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2009)和第八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2010)。短篇小说《茨菰》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0)。2011年,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提名。2015年,长篇小说《黄雀记》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评审员
001
绚丽云
“
电光火石之间的罪恶
最初读到《西瓜船》的书名,原以为是描写寂静的夏日以及苏州的恬淡生活,读到后来,才愈发明白到内容与名称的强烈反差,这是一本能够让你背脊发凉的书。
先说第一篇《西瓜船》。罪案的发生来得突然,一切在电光火石之间,但发生在苏童的笔下却又合情合理。表面上是寿来犯下的错,背后反映的是城里人和松坑人之间的不睦由来已久。原本是一个西瓜的小事,却衍生出:换西瓜未果,杀人,救人,被抓,闹上门等一系列事件。
杀人场景未进行直接描写。救人时,周遭人的冷漠令人震惊和心寒。但正如余华老师所说“《西瓜船》的方式是烘云托月,他不画月亮只画云,可是月亮无处不在。”细想之下,杀人者寿来设定成未成年人,也是有其用意,“未能一命换一命”会引出后面的问题。
冤冤相报何时了。当松坑人来到陈素珍家,床头的饼干、床上席子等的描写,细腻而周到。细小的物件却继续激化着矛盾,真实而刺目,足见苏童老师的功力。《西瓜船》让我们更加反思所谓城里人与所谓乡下人之间的差异与矛盾,冤冤相报终不是解决方法,愿生活中少一些这样事件的发生。
再说《樱桃》这篇,有一些不同于苏童老师其他文章的气质,夹杂着青春、朦胧的爱情以及阴郁。 两个寂寞的心灵,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彼此,他们虽然交流不多、交集不多,但他们有着最纯粹、最真挚的感情。苏童描写的秋天落叶纷飞,仿佛就是他们爱情的诗意,也好似预告了他们的结局。
女孩经历了什么、真相是怎样,也许并不重要了。 这是一场非常诗意的邂逅,我相信其中有“爱情”。
《桥上的疯妈妈》则透露着另一种辛酸。故事通过一系列事件和回忆的交织,向我们展示了疯妈妈年轻时的遭遇,以及她逐渐走向疯癫的过程。另一边,故事也描写了小镇居民对她的态度变化。她的疯癫行为之后,埋藏的其实是过往的伤痛。
读着读着,我不禁感慨,疯的究竟是她,还是周遭的人?苏童老师有着心理学家一般的深刻洞见,他对不同精神状态下人类心理的刻画入木三分。外在疯狂的人也许内心脆弱,看似正常的也或许内心阴暗,正如“魔道中人”也可内心善良,“名门正派”也许阴险狡诈。
全书各个故事都展现了苏童老师对各阶层人物的观察,对女性的关照,他的叙述细腻而关切,没有说教没有“爹味”,留待我们自己去思索。
最后,总分打9分。如果要说对本书有小建议,主要在于书的纸张着实有些薄,许多页数能淡淡透出反面的字,希望下一版能够改进。
阅读评分:9分(满分10分)
”
评审员
002
zongxy
“
一切对一切的战争
第一次接触苏童的短篇小说,初以为“平静的疯狂好过无声的投降”聚焦在了世俗生活之中的抗争,读完全书才理解其中喻指的普世矛盾。作品中的人物对立几近令人想到霍布斯的“人对人是狼”,尤其是前三篇读完令人后背发麻。故本文从三组矛盾展开,梳理整本阅读体验。
城与乡
同名小说《西瓜船》可以称得上本书最精彩的一篇小说,所谓“烘云托月”,小说的核心矛盾集中在换白瓤瓜的过程中,落点却在一艘卖西瓜的船上,惊心的血案只化成一滩牛型的血迹,两位母亲的痛楚与麻木、冲突后无法重建的伤痛却在寥寥数笔中跃然纸上。直接的对立在个体矛盾的背后指向地域群体,“最会骗人的乡下人”“竟然在吃饼干的城里人”互为加害者与受害者,冤冤相报。这在《茨菇》《万用表》等篇目中也有体现,这种时代性的城乡二元对立在伤痕文学作家群的叙写中虽多有体现,却各有不同。相比之下,苏童作品中以第三者视角为主,价值判断相对中立。
亲与疏
作品中的情感关系整体上相对疏离。无论是《小舅理生》与外婆在各自的世界中用力却从未呼应的疼惜;《白鹤》中爷孙天真又残忍的“活埋”对谈;《堂兄弟》在攀比中建起的高楼;《小偷火车》中以左手为代价的背叛……越是至亲之间的关系越充斥着挣扎与不忿,在令人心寒之余却又觉得言之有理,确实算得上对于人性幽微的体察与把握。
真与假
《垂杨柳》中的司机到底是肇事者还是目击者?《私宴》上的耳光到底是酒后乱性还是借酒装疯?《樱桃》得到的手帕到底来自谁的臆想?这些故事在结局之后仍会留给读者很多版本的猜测和解释,通过记忆串联与校正形成亦真亦幻的文学表达,言外之意,意外之音,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只增不减,阅读体验更为跌宕。
斗胆给整部作品8.5分,加分项是苏童如诗般流畅清隽的文笔,很多篇目读来都有如散文般灵动,在环境勾勒和哲思寓意方面独树一帜,言简意赅而不乏深度。合集在篇目排布逻辑上可以优化凝练,作品间的类目归纳不甚明晰,小说集的主线提炼有待改善,与其他如《夜间故事》等作品有重合篇目。其次,私心希望作者在留白的魅力与缺憾中的把控中能再把故事讲得清楚些,读下来感到故事性在作品中体现不多,所谓的坏人不一定有坏的结局,而那些恶却又被隐晦代过,对于“善恶到头终有报”的刻板道德观读者而言,希望有更具“爽感”的结局,让疯狂真正疯狂。
阅读评分:8.5分(满分10分)
”
综合意见
综合评审员的意见,《西瓜船》得到了8.8分 (满分10分) 的评价。评审员认为,作者文字隽永,言简意赅而不乏深度。尤其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有洞见,故事的走向也摆脱了传统道德观。评审员也指出,本书纸张和印刷效果会影响阅读体验,有待改进。
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 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 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各位评审员;编辑:李永博;校对:柳宝庆 。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设置为星标
2024书评周刊合订本上市!
点击书封可即刻下单配资系统开发
顺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